院校和专业选择有盲点?专升本统考不知道如何复习?
翻译题在考研英语里的分值算是比较的,所以想要拿分并不简单。平时在复习的时候要学会翻译方法之外,还要知道翻译的技巧。方法加技巧,巧妙结合,会使这题型有所提升。下面,小编就讲讲2023考研英语翻译解题技巧:英汉语言的差异。
翻译题在考研英语里的分值算是比较的,所以想要拿分并不简单。平时在复习的时候要学会翻译方法之外,还要知道翻译的技巧。方法加技巧,巧妙结合,会使这题型有所提升。下面,小编就讲讲2023考研英语翻译解题技巧:英汉语言的差异。
一、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 1 】 Another attempt, and you ’ 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 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二、英语多被动语态 汉语多主动语态
尽管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被动语态,但相比较而言,英语更喜欢使用被动语态,特别是在一些正式的书面文体中,比如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有时,汉语也会经常使用一些由“被”引导的被动句,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用主动表被动,比如由“让”、“给”、“由”、“据”等词语表达的句子。所以,在英译汉时,要尽量把英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尤其是一些习惯的表达方法,比如:it is said that …(据说……),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大家普遍认为……)等这些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一般说来,可以把英语句子的主语变成汉语句子的宾语,再将被动语态部分翻译成主动;如果英语句子有 by引导的施动者,将其译为汉语的主语;如果没有,则可不要或根据需要予以补充。
【例 5 】 It was still thought unusual in some places that programs could be called up by viewers to be displayed on their TV screens at home.
【译文】有些地方的人们仍然认为,观众打电话要求在自己家里的电视屏幕上播放节目是一件不平常的事情。
【分析】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形式 was thought, could be called up, to be displayed,都译成了汉语的主动语态:“认为”、“打电话”和“播放”。其方法是: it was thought that …,按照汉语习惯,补充了主语,译为“人们认为……”;could be called up, 将 by 后施动者 viewers 译成主语,被动部分译成主动; to be displayed 译成主动修饰programs 。
三、英语重心在前 汉语重心在后
英汉两种语言的逻辑思维有明显的不同:英语往往是“开门见山”,先表明结论,再进行论证、描述或讲述事实,也可简单概括为“先果后因”,即重心在前;汉语则习惯于“循序渐进”,往往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由事实到结论或由因到果进行论述,可以简单归纳为“先因后果”,即重心在后。
在英译汉时,我们要注意这种逻辑思维上的差异。具体地,在正确理解英语原文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打乱英语的句子结构,按照汉语思维逻辑的表达方式重新安排句子的语序。例如:
【例 9 】 Mr. Smith was arrested when he himself was not aware that crime he had committed.
【译文】史密斯先生自己还不知道犯了什么罪,人家就把他逮捕了。
【例 10 】 Everybody here has a chance to study unless he doesn’t want to.
【译文】除非自己不愿意学,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分析】上面的两句话中各有一个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按照英文的习惯,这两种从句一般位于主句之后,以突出主句的重要性,也就是重心在前;但是,汉语习惯按照时间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表达,即重心在后。所以,遇到翻译状语从句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语言思维逻辑表达的差异性,对句子的语序作出必要的调整。
以上就是总结的“2023考研英语翻译解题技巧:英汉语言差异”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内容可关注湖南良师启航考研官网。